抗生素介紹 Part IV:戰勝超級細菌 MRSA 的新抗生素


New Antibiotic Beats Superbugs At Their Own Game



ScienceDaily (July 7, 2008) — 抗生素在使用上最常見的問題在於所有的病菌最終都會對它產生抗藥性使其失效。而這樣的抗藥性通常來自於病菌所演化出來的基因,如果能將這種基因成為藥物的攻擊目標,那麼也許便能克敵致勝。



圖1. Strains of bacteria that are resistant to the antibiotic vancomycin grow easily in its presence (top), but are completely eliminated (bottom) when exposed to Ceftobiprole.



圖2. 培養基上的 MRSA


來自洛克斐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測試了一種名為 Ceftobiprole (brand name Zeftera )的藥物,他們利用某些最致命的抗藥性細菌菌株 - 超級金黃色葡萄球菌(multidrug-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來進行實驗,這種細菌廣泛的存在於世界各處的醫院或是社區當中,並且是絕大多數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元凶。



圖3. Ceftobiprole(Zeftera) 藥物化學結構



圖4. MRSA 外觀


這項研究預計發表在八月份的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期刊當中,不過線上版本目前已經可以查得到,這篇論文主要是在探討為什麼 Ceftobiprole 這個藥物可以對那些已經發展出抗藥性的細菌發揮功效。因為在每一個案例當中,Ceftobiprole 都戰勝了。「它百分之百的戰勝了這些細菌」說這句話的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者 Alexander Tomasz,他目前在洛克斐勒大學的微生物實驗室中擔任主管。

在先前的研究中早已顯示 ─ 一般來說 ─ Ceftobiprole 這個藥物對大多數臨床上分離出來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都很有效。「但我們反而更謹慎的去觀察那些頻率出現不高,但卻在臨床上分離出高度抗藥性的細菌病株 - 這些病株也許在一千個當中才會發現到一個,」Tomasz 這樣說到。總之 Ceftobiprole 確實具備殺死這些抗藥性細菌的能力。

之前曾未有抗生素以這種方式進行測試。「在抗生素的發展歷史中,只要出現抗生素,那麼能與其相互抵抗的細菌便會孕育而生,」Tomasz 說。「而我們試圖在這樣一場賽局之中利用新藥的開發來取得勝利。尤其是對那些會造成人類死亡的細菌。」

不幸的,在過去這一場賽局當中,被我們稱為抵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後一道防線 - 萬古黴素(vancomycin)也逐漸失效,因為這些金黃色葡萄球菌開始出現了「抗萬古黴素(VRSA)」的菌株,而且逐漸在美國各大醫院裡蔓延開來。然而在我們的研究當中,Ceftobiprole 竟也能殺死這些抗萬古黴素的細菌。



圖5. 抗萬古黴素之金黃色葡萄球菌(VRSA)菌株之產生圖。(圖片來源:http://www.nature.com/nrg/journal/v4/n6/fig_tab/nrg1084_F1.html


這種藥物之所以有效率的被開發出來是因為研發製造出 Ceftobiprole 的科學家們設法在這場賽局當中以智取勝,Tomasz 這樣說到。這種廣效型的抗生素是由瑞士 Basel 的巴塞利亞製藥公司(Basilea Pharmaceuticals)所發現,而且在美國與全世界由 Johnson & Johnson(嬌生)公司所開發。這項研究的經費則由嬌生公司,以及來自於美國 Public Health Service 所贊助。


Adapted from materials provided by Rockefeller University.


原始報導:
ScienceDaily:New Antibiotic Beats Superbugs At Their Own Game


原始論文: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usceptibility of major epidemic clones of MRSA to oxacillin and to the new broad spectrum cephalosporin ceftobiprole
Marilyn Chung, Aude Antignac, Choonkeun Kim, and Alexander Tomasz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8 : AAC.00266-08v1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