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Changes In 1918 Pandemic Virus Knocks Out Transmission
Science Daily - 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CDC)的專家表示,在西元 1918 年造成世界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當中的一個分子改變的變化使得病毒在白鼬鼠(ferrets)之間的傳播被中斷,這提供了科學家在處理與評估類似像 1918 年這類具有迅速傳播與感染的流感病毒時一個重要的線索,也許這樣的發現可以讓科學家面對類似嚴重的流行性感冒(如 H5N1 病毒)時出現了一道曙光。
圖1. This negative-stain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 (TEM) depicts the ultrastructural details of a number of influenza virus particles, or virions. (Image Credit: CDC / Dr. F. A. Murphy)
這個研究已經發表於二月五日發行的《科學》期刊上。研究發現在病毒表面主要蛋白質中,只要改變其中的兩個氨基酸,雖然無法改變病毒導致疾病的能力,但卻能使原本在白鼬鼠之間彼此藉由呼吸道傳播的流感病毒喪失傳播能力。而這個實驗之所以會使用白鼬鼠是因為病毒在牠們之間傳播的模式很類似於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模式。
圖2. 發表在 Science 期刊上的標題
「在這個重要的研究當中,我們學習到更多有關為何 1918 年大流行會造成如此的傳播和致命的貢獻,」在 CDC 的 Julie Gerberding 博士這樣說到。「這使我們在面對流感病毒的傳播時可以知道如何讓它傳播的速度減緩甚至停止下來,好讓我們在面對下一個大流行時也能有更充分的準備。」
為了要傳播與引發疾病,流感病毒第一步必須先與人類或動物的宿主細胞結合。根據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表示,在流感病毒表面的紅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簡稱 HA)蛋白,在 1918 病毒株於宿主細胞之間的傳播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個研究假設,如果流感病毒想要高效率的進行傳播,那麼就必須要附著在人類的上呼吸道細胞表面或是鳥類腸胃道表面。其他的改變也許也是必要的。雖然當前的 H5N1 病毒喜歡附著在鳥類的細胞,不過也許在當他進行了基因改變之後,就會傳染給人類了。
圖3. 該篇論文的摘要
「在從事與 1918 病毒的研究過程當中,提供了我們得以評估其他如 H5N1 這類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一些線索,」這篇論文的主導作者同時也是 CDC 資深微生物學家 Terrence Tumpey 博士這樣說到。「雖然我們還不清楚 H5N1 病毒若是要變得能在人類之間輕易的傳播時,什麼樣的變動是需要的?但我們可以知道如果它要在人類之間傳播,肯定會有超過一個以上的病毒蛋白質得改變。」
當人們對於一個新型態的流行性感冒不具有免疫力或僅有低免疫力時,流感就會發生大規模的流行。大多數的專家都相信下一個大規模的流行性感冒即將發生,但是我們無法去預測哪一個病毒株將會是下一個流感發生的始作俑者,或是它何時發生?情況會有多糟?
1918 年的大流行光是在美國就造成了 675000 人死亡,全球超過五千萬人喪命,算是近代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流行疾病。
這個研究是連同 Mount Sinai 醫學院與 Southeast Poultry 研究實驗室共同合作完成。所有有關 1918 病毒的研究都是在 CDC的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Biosafety Level 3,簡稱 P-3 lab.)下操作,同時透過嚴密的生物安全防護措施避免研究人員以及公共大眾受到病毒的感染。
Note: This story has been adapted from a news release issued b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原始網頁: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7/02/070202080424.htm
原始論文: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315/581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