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美國颶風預測結果出爐 - 將會非常強烈!



Very Active 2007 Hurricane Season Predicted



Science Daily — 對美國大西洋區域來說颶風季節又即將到來,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預測中心所提出的報告顯示,2007 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將會非常活躍。



圖1. NOAA satellite image of Hurricane Katrina taken Aug. 28, 2005, as the storm's outer bands lashed the Gulf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 a day before making landfall and leaving a path of destruction in its wake. (Credit: NOAA)


預測小組預估 2007 年六月1 日起至十一月 30 日止,將會有 17 個熱帶風暴在北大西洋產生,其中有 9 個預計會轉變為颶風,而這九個颶風當中預估會有 5 個颶風成為 Saffir/Simpson category(一個評估颶風威力的尺標)中 “非常強烈” 或 “主要的” 颶風(也就是達到 Saffir/Simpson category 的 3-4-5 級)。也就是其颶風中心風速至少會達到 111 mph 或是更高。



圖2. Saffir-Simpson 颶風等級評量表


2006 年並沒有颶風在美國沿岸登入。而 2006 年共有 10 個被命名的熱帶風暴, 5 個颶風以及兩個主要的颶風。而 2005 年的颶風季,科羅拉多州預測小組共命名了 27 個風暴,15 個颶風以及 7 個極其強烈的颶風。而以長期的平均來說,每年有 9.6 個被命名的熱帶風暴,5.9 個颶風,2.3 個極其強烈的颶風。



圖3. 一個巨大的氣旋積雲


「我們計算出今年的颶風季節將會非常的活躍,但並不會像 2004 或 2005 年颶風季節那樣。」目前為科羅拉多州颶風預測小組的 Phil Klotzbach 這樣說到。「根據我們最新的預測,今年會直接襲擊美國沿岸的強烈颶風其可能性是 74%,而上個世紀的平均值是 52%。」

「在十二月及一月時,我們偵測到在太平洋熱帶區域有一個微弱至中等強度的 El Nino(聖嬰)現象發生。當在颶風季節時出現 El Nino 條件時,它就會增加橫跨熱帶大西洋的垂直風切,而且通常會造成微弱的熱帶風暴結果。」Klotzbach 說到。「然而,我們觀察到 El Nino 條件在冬天時迅速的消失,所以我們認為這個抑制因子出現在今年。同時,我們也觀察到在大西洋海面的溫度今年變得較為溫暖,畢竟我們從 1995 年以來每一年都有加以記錄。」



圖4. NASA 觀測到的 El Nino 及 La Nina 現象(圖片來源:http://scijinks.jpl.nasa.gov/en/educators/oceans_gallery.shtml


颶風觀測小組預測 2007 年發生熱帶颶風活動的平均機率將會是一般颶風季節平均值的 185%!不過比較起來,2005 年所發生熱帶颶風的平均值是 275%。

而颶風預測小組預測今年也許會襲擊美國沿岸地區的颶風可能性闡述如下:

1. 2007 年發生至少一個主要的颶風登陸侵襲美國沿岸的機率是74%(長期預報的平均值是 52%)。
2. 對於登陸襲擊美國東海沿岸同時也包含襲擊佛羅里達地區的主要颶風發生率則有 50% 的機率。(長期預報的平均值是 31%)。
3. 而今年也有 49% 的機率強烈颶風將會由墨西哥灣 Gulf Coast 登入,從佛羅里達西部至布里斯維爾(Brownsville)(長期預測值是 30%)。


當然,颶風預測小組也預測了主要颶風侵襲加勒比海的機率。

「我們很幸運的是在去年並沒有任何一個颶風登陸。」Klotzbach 說到。「自從 1945 年以來,美國只有十二次沒有颶風登陸,而 2006 年一整季就是其中之一。自此之後,我們只有兩到三年的時間裡面沒有颶風登入,如 1981 至 1982 以及 2000 至 2001 年。」

科羅拉多州颶風預報團隊曾經提出警告,在 2004 年及 2005 年會有四個颶風可能會登陸在佛羅里達以及墨西哥灣處。結果 2004 年先後分別有 Charley、Frances、Ivan 及 Jeanne 四個毀滅性的颶風登入,而 2005 年則有 Dennis、Katrina(大家耳熟能詳的卡催娜颶風)、Rita 及 Wilma 四個颶風。



圖5. 卡催娜颶風衛星雲圖


「這兩年的活動是相不尋常的,但對颶風季節來說還算是座落在正常範圍。」說這句話的是 William Gray,他在科羅拉多州颶風預測中心已經待了 24 年了。「相較於 2004 及 2005 這兩年颶風季節的活躍來說,2006 年算是低於平均值的一年,而且也沒有任何一個颶風登陸。」

「自從 1995 年起,這些大風暴對我們的影響是有好轉。」Gray 說到。「我想這個主要風暴的好轉會持續另一個 15 或 20 年吧。」

舉凡熱帶風暴、颶風、強烈颶風在美國東岸或墨西哥灣等地區的登陸機率以及週期性等資料都可以在颶風預測團隊的網站上找到。這個網站提供了 11 個區域、55 個地方以及 205 個沿著美國海岸線,從德州的布朗斯維爾(Brownsville)到緬因州(Maine)的東港(Eastport)等等個別城市的颶風登入機率。目前該網站的網址為 http://www.e-transit.org/hurricane,這是第一次有根據近期氣候而針對區域性、地方性以及城市所做的有關颶風侵襲的公用網路工具網站,這對即將到來的颶風季節算是相當有用的。透過位在麻州橋河州立學院(Bridgewater State College)的 GeoGraphics 實驗室的幫忙,Klotzbach 及 Gray 得以進行網站資料的更新。

颶風預測小組是根據全球海洋以及大氣條件來做假設,如 El Nino、海水表面溫度、海平面大氣壓等 - 這些資料在過去颶風季節的預測上可以用來判定即將來到的颶風季節是比較活躍或是比較不活躍的。

針對 2007 年而言,Gray 及颶風預測團隊發現自 1995 年以來北大西洋海平面溫度持續維持在溫暖的狀態,同時 La Nina 條件也相對較為溫和或微弱 - 這表示北大西洋發生颶風活躍的程度將大為提高。這些因素與過去發生在 1952、1964、1966、1995、2003 年的條件極為類似。這五個季節的平均值均高於平均活躍度以上,因此 Klotzbach 及 Gray 預測 2007 年的颶風季節活躍程度會跟這上述這五個季節的平均值差不多。

Gray 並沒有將近期北大西洋的颶風變得活躍的這樣改變歸咎於人類所帶來的全球暖化效應。

「儘管全球海洋表面的溫度都比上個世紀還要來得高,但過去至少三十年來,在全球七大洋中並沒有一些可靠的數據可以指出颶風出現的頻率或其強度的增加確實有相連性,除了北大西洋是過去 12 年。」Gray 說到。「氣象學家們對於熱帶氣旋的研究並沒有具體上的物理學理論來解釋為什麼當全球溫度產生了些許改變就會造成颶風出現的頻率或強度都提高了。」


Note: This story has been adapted from a news release issued by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原始報導: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7/04/070403172305.htm


相關網頁:
1. 地球科學園地 - http://earth.fg.tp.edu.tw/learn/esf/magazine/971204.htm(推薦!)
2. Wiki 百科,卡催娜颶風 - http://en.wikipedia.org/wiki/Hurricane_Katrina
3. Wiki 百科,蝴蝶效應 - http://en.wikipedia.org/wiki/Butterfly_effect
4. 美國太空總屬 - http://sealevel.jpl.nasa.gov/science/el-nino-text.html
5. http://www.terradaily.com/reports/Very_Active_Atlantic_Hurricane_Season_Looms_999.html


後記:
也許很多朋友看了這篇文章會覺得「反正這是美國的事,跟我們無關!」如果真的這樣想,那就不太好了!可曾聽過「蝴蝶效應」這一詞?大意是說在北京飛舞的一隻蝴蝶,會造成您在紐約中央公園被雨淋得一身濕的結果。乍看之下或許荒謬,但仔細想想,萬事萬物每件事情總是環環相扣,又怎麼可以排除一片羽翼所造成的氣流擾動不會擴大成為日後被雨淋得一身濕的禍首呢?因此,若將蝴蝶效應講得科學化一些,那就成為了「意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若真如此,在北大西洋產生的一連串颶風事件說不定也會連帶影響到我們身處的太平洋颱風生成條件。當然,這樣的改變也許會變得更好?也許變得更壞?這端看人們如何面對以及改善全球暖化所帶來的影響,畢竟今日我們得到什麼果,當初就是種下什麼因啊!